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关注|国家“十三五”教育发展目标离不开“互联网+教育”

2017-02-18 13:17:31江苏省智慧校园已读:4533


近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据悉,这是“互联网+教育”首次被写进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当中。


“互联网+教育”说了啥?

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战略

在这部具有顶层指导意义的五年规划中,大篇幅的提到了“互联网+教育”,包括: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

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

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教育五大发展目标离不开“互联网+教育”


全民终身学习机会的进一步扩大离不开“互联网+教育”。学习机会的扩大源于教育资源供给的扩大和有效覆盖,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信息技术是创造和传播教育资源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创造和传播的广泛性、精准性、可获得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扩大全民终身学习的机会,“线上+线下”的方式是一种理想的途径。

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离不开“互联网+教育”。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仰赖于教、学方式的变革,变革教、学方式一则要求教育者能够按照认知规律科学调整教学模式;二则要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工具;三则要形成更为紧密、更为有效的教学回路,而连接一切、精准实施、伴随反馈、即时调整是其中的关键,而此恰恰是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十三五”期间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迫切需要“互联网+教育”思路与技术的参与。

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离不开“互联网+教育”。教育脱贫、教育均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期吁求,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目标。要实现教育脱贫和教育均衡一是要更好地布局教育资源,使得教育资源能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形成更优匹配;二是要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使得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家庭、个体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服务。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一方面可以融汇数据,形成有效的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帮助教育决策者评估、布局、调整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开放课堂”等形式,低成本复刻、大规模推送、高精度送达优质教育资源,以此促进教育脱贫、教育均衡。“互联网+教育”是“十三五”期间推动教育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民的有效手段。

人才供给和高校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离不开“互联网+教育”。国内外实例表明,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优秀人才的涌现越来越依靠产、学、研之间的联动,越来越依靠学科与学科的互融,越来越依靠大规模的协作,缺乏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支撑,高效、优质的联动、互融、协作将难以实现。“互联网+教育”可以在汇聚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技术需求、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终端学段”人才培养的量、类、质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加之对联动、互融、协作的促进,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人才供给的精准性、有效性。

教育体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离不开“互联网+教育”。教育体系制度的成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权责明晰、流程清楚,治理过程的可检验、可追溯、可公开是成熟教育体系制度的基础,这就要求能够清晰安排教育主体、科学规范教育流程,有关数据既可用又安全,而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疑是实现这一基础的基石。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教育”在“十三五”的全面展开,我国的教育体系制度将因此更加成熟。“十三五”教育发展五大具体目标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之间的关系清晰表明“互联网+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形势确定的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十三五”中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愿景要求全国上下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的难点在于“互联”二字,“互联网+教育”的难点也在“互联”二字,一是怎样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规律调动社会的积极性,实现市场、企业与教育的互联,使得“互联网+教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二是怎样实现宏观教育管理与微观教学实践的互联,使得“互联网+教育”的效能更加提升;三是怎样实现教育领域全要素的互联,使得“互联网+教育”的推进更加可靠。这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规划》的编定展现出了对互联网、对教育信息化的深刻理解,从制度环境、基础条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四方面入手,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调动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着力为“互联网+教育”的全面展开扫除障碍。